9月23日,由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中国流动儿童教育蓝皮书(2023-2024)》发布会在京举行。本次发布的蓝皮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中华金配,汇聚了多位专家学者及一线实践者的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在人口高质量发展与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流动儿童教育面临的新现状、新趋势与新挑战。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冀祥德指出,本年度的报告敏锐地捕捉到数字经济带来的新变化,将研究视角延伸至外卖骑手等新业态劳动者子女,体现了学术研究与时俱进的前瞻性。他认为,妥善解决流动儿童问题直接关系到新型城镇化的质量与社会公平正义,是观察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窗口。
蓝皮书副主编张妍指出:流动儿童的概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政策发展不断动态演变。蓝皮书主编、北京市社科院研究员韩嘉玲教授的相关研究也显示中华金配,从上世纪90年代主要指“农民工随迁子女”,到后来因教育资源集中城市而出现的“教育流动儿童”,并出现父母随子女迁徙及陪读妈妈等现象;再到党的十八大后出现的“回流儿童”“再迁儿童”,他们具备了流动与留守的特征,显示了流动儿童的概念与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地推进。本书中又指出,近年因脱贫攻坚而出现的“易地扶贫搬迁儿童”,也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出现的流动儿童新类型。
此外,本书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子女”(如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子女)已成为流动儿童中一个特征鲜明的新群体,他们的家庭流动模式、教育需求和面临的挑战与传统农民工子女也有很大不同。
《外卖骑手子女的随迁情况和育儿参与分析》专题研究因其切入点的新颖性和现实针对性,成为发布会上的焦点。该研究基于国内某头部外卖平台面向全国200多个城市的骑手所进行的大规模问卷调查,在回收的4万余份问卷中,最终确定有未成年子女骑手的有效问卷样本近2万份。从问卷数据显示,近一半的外卖骑手有子女。
韩嘉玲教授期盼全社会共同关注这个群体,公共政策和社会认知需要实现一次根本性的转向——从将骑手视为孤立的“个体劳动者”,转变为将其看作“有家庭负担的劳动者”。她建议,大城市在制定住房、教育等公共服务政策时,应充分考虑这类群体的家庭化需求,对保障性住房、积分入学等政策予以适当倾斜,切实降低他们的家庭团聚成本。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原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司司长王谦从中国长期人口发展趋势的战略高度对蓝皮书给予了充分肯定。王谦呼吁中华金配,政府应率先破除壁垒,企业应履行社会责任,社会组织应发挥桥梁作用,共同构建支持流动人口家庭发展的生态系统。(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于忠宁)
长宏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